2018年,安徽肥西县三官庙村的一次施工中期货配资股指期货配资,工人们意外挖出了大量的碎陶片,考古人员闻讯赶来,随即展开了相关发掘。不久后,他们在一个土墩下方,发现了几段青砖墙基,根据墙基的走向、形状,以及所处地层年代,考古人员判断,这里应该是
清代的一座庙宇遗址
。
然而,正当大家以为事情可以告一段落时,
一个新的发现
却让整个发掘
变得扑朔迷离起来。
考古人员继续往下挖了一会儿后,又发现了一间房屋基址,房屋中还有
3具人骨
,分别为
展开剩余88%1男1女
和
一个孩童
。让人惊讶的是,他们的周围存在大面积的
红烧土
,这是土壤经过燃烧后形成的土块,是从新石器时代到夏商时期,广泛使用的建筑材料。
也就是说,这间房屋与三具遗骸,并不属于清朝,而是数千年前的
远古时代
!清朝的庙宇下为何埋着远古人?
带着满肚子的疑惑,考古人员继续发掘。很快,他们在红烧土的堆积中发现了一些破碎的
陶器
,经过修复,它们大多是陶鼎、陶甑、陶篦、陶豆之类炊器、食器。出乎意料的是,这些陶器的风格形制,居然与河南
二里头
遗址所出土的陶器如出一辙,众所周知,二里头遗址距今3800-3500年,被视为
夏代中晚期
都城遗存。
远在安徽肥西的土墩之下,为何会出现二里头文化类型的陶器?难道,这些房屋和人骨来自夏朝?而他们为何会死在房屋中?当年,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?
从位置来看,这间房屋建在一段临河的土垣内侧,如今这段土垣虽然残存高度只有1-2米,但最宽处能达到19米,考古人员推测,它曾经应该是
墙垣
一类的建筑,将整个遗址围在其中,起到保护作用。
房屋占地面积约有30平方米,使用了木骨墙和土坯砖两种建筑技术,房屋地面由红烧土铺成,十分紧密结实,考古人员推测,这里很可能是一处起居室,房间外还有一条门廊。
三具遗骸的死亡状态非常奇怪
:女性尸骨位于起居室的东侧,呈扭曲状,好像是坐立着死去,然后在倒地的瞬间形成的;孩童位于西侧,蜷缩成一团,似乎死前非常痛苦;孩童的旁边是男子的遗骨,他的身上还覆盖着一件破碎的陶器,很像是遇害后不久,房屋或屋内的器物就倒塌了,压在他的身上。
在房屋外面,考古人员发现了两堆被红烧土掩埋的
植物颗粒
,经鉴定,它们基本都是稻
谷
。从谷粒堆的形态判断,它们很可能是正在晾晒的稻谷,根据它们的炭化状态,考古人员认为,当年
这里曾发生过一场大火
。
那么,屋内的三人是死于火灾吗?答案是否定的,因为屋内并无焚烧过的痕迹,
他们更像死于一场杀戮
。
凶手是谁呢?
虽然炭化稻谷的出现并不能揭开死因之谜,但它们却能帮助考古人员进行更精准的断代——谷粒的
碳14测年
结果表明,这处遗址所处年代距今
3500多年
,即
夏末商初
,如此可以确认,
这三具遗骸的主人,正是夏朝末年的先民
。
为了探寻他们的死因,考古人员扩大了发掘范围。一段时间后,有人在遗址的北侧角落有了新发现——那里埋着一件
青铜钺
!钺,最初是兵器的一种,到了夏商时期,已变成兵权或王权的象征,即便这件青铜钺锈蚀严重,但依旧能看得出它曾经的华美与风采。
紧接着,在其附近,人们又发现了两枚
绿松石
,绿松石中间带有穿孔,它们应该是穿戴在身上的佩饰,在夏代,能使用绿松石做佩饰的,只有贵族。继续往下,一件只剩一半的铜铃显露出来,铜铃,是祭祀时的礼乐用器,以当时的技术,铸造铜铃一类的空体器,比铸造实体器要复杂许多,可见其珍稀程度。
在随后的发掘中,考古人员陆续清理出更多的青铜器,有的器物造型,不仅在二里头,在同时期的其他文化遗存中,都很少见到,它们的具体用途,至今仍是谜。
此外,遗址中还出土了几件青铜戈,让人费解的是,这些铜戈状态比较奇怪,有的成卷曲状,有的中间凹进去一截,似乎是外力的猛烈攻击造成的,由此看来,
3500年前,这里很可能发生过一场惨烈的厮杀
。
最终,这个面积4000平方米的遗址里,共出土了
18件夏代青铜器
,它们的等级之高,令人震惊。是什么原因,会让这样一批稀有的高规格青铜器出现在这个远离夏都的土垣之中?
对此,有学者做出一个大胆的猜想——
这处遗址的覆灭,或许与3600年前的一场改朝换代有关
。据史料记载,3600年前,商汤率兵伐夏,夏朝末代君主夏桀兵败国灭,自此,商取代了夏成为中原之主,而兵败后的夏桀并没有死,他逃亡到了
南巢
。
南巢在哪里呢?对此,学术界至今仍存在争议。主流观点认为,它指的就是春秋时期的巢国、唐宋时的巢县,位于今
安徽巢湖
一带。而三官庙遗址,距离巢湖不到20公里,它会不会就是夏桀或者他的族人最后生活的地方呢?
如果这一猜测属实的话,遗址中发生的火灾、房屋中的人骨,以及那18件青铜器,都能找到合理的解释了:夏朝灭亡后期货配资股指期货配资,夏桀等王室成员在随从的护送下,向江淮一带逃亡,逃亡过程中,他们可能四散开来,其中一支带着部分国之重器来到三官庙,并在这里暂居下来,不曾想,他们最后还是被追兵发现,没有逃过国灭身死的结局。
发布于:天津市